“习书记为推进浙江国防军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作出巨大贡献”
——习近平在浙江(六)
(上接03版) 有一次,他跟我讲起在陕北下乡插队的故事。一天天黑了,他和另外一个知青去挑井水回来做汤。大家都奇怪,说今天晚上的汤怎么这么香,后来发现原来汤里有一只青蛙,是他们打水时打到桶里的。可见当时吃的有多差,遇到这样的“荤腥”就高兴得不行。这种刻骨铭心的经历,铸就了他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浓浓深情。还有一个故事,是时任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同志讲给我的。有一次,近平同志去丽水调研,乘坐的中巴车空调坏了。当时正值盛夏,车内特别闷热,所有人很快就汗流浃背了,再加上路又颠簸不平,随行的一些工作人员开始议论甚至责怪。这时,近平同志说:“想想这里的老区人民,生活多困难,多不容易。你们坐在车子上吹不到空调就有埋怨情绪,这说明蹲在大机关久了,过惯了安逸的生活,在感情上脱离了人民。”一席话,讲的车内鸦雀无声,这对干部加强自律、转变作风是一次生动的教育。 我理解,近平同志的为民情怀集中体现在高度重视打好“两个硬仗”上。第一个硬仗是脱贫攻坚。近平同志几十年扶贫实践和由此形成的扶贫情怀,其背后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思想基础、价值基础和情感基础。他所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些论断和话语是对人民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他一路走来所见所思所行的情感记录和心路历程。他在宁德倡导“扶贫先扶志”“弱鸟要先飞”,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鼓励农民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扶贫路子,深入人心。他在浙江主政期间,对如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强欠发达山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把浙西南26个欠发达山区县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重点,提出“推进山海协作”“加快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和“把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创新思路,还先后组织实施了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扶贫工程,开展了经济强县帮扶欠发达县、经济强镇帮扶欠发达镇、经济强村帮扶贫困村等结对工作,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县县通高速、乡乡通等级公路、行政村通公交”和“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让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子女免费上中专和技校,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这些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使浙江率先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国首个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消除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的省份。特别是2005年,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不仅让人民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也推动了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建设。 第二个硬仗是应对急难险重任务。哪里有灾情,哪里有群众困难,哪里老百姓最需要,近平同志就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福建、浙江都是台风登陆和次生灾害多发省份,仅2005、2006两年就先后有“麦莎”、“泰利”、“卡努”、“珍珠”、“碧利斯”、“格美”、“桑美”7次强台风在浙南和浙闽交界地区登陆。每次台风来袭前,近平同志都在防汛指挥部坐镇指挥抗台抢险救灾工作,特别强调要“不死人、少伤人”。台风登陆后,他都第一时间到受灾现场察看灾情,走访慰问老百姓,对灾后恢复生产生活及重建工作作出部署。 他在浙江组织指挥抗台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积极地“防”,在台风来袭前,及时把老百姓疏散安置到安全地方。他特别注意调动和保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次慰问灾区人民群众,他都不忘看望和慰问基层干部。记得在一次会议上,他讲过:“抗台转移和安置老百姓工作量是很大的,也是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提出目标要求,落实还是靠基层干部,我们的基层干部关键时刻是过得硬的。”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也是这样,这是他的一贯工作风格。我的老首长原南京军区张宗德参谋长,曾任福建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跟近平同志在一个班子工作过。我来浙江工作时,老参谋长曾叮嘱我:“你到浙江工作,要好好向近平同志学习,我佩服他在关键时刻,遇到急难险重情况,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总是早早赶到现场。” 采访组:您与习近平同志共事多年,相熟相知,请您谈谈他的领导风范。 王贺文:近平同志一身正气,具有革命家的胆识、政治家的胸怀、战略家的视野、思想家的深邃。他在工作中展现出极具感召力的领导风范。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四个方面。 第一,平易近人、品格崇高的魅力风范。他虽然是省委一把手,但从不居高临下,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平和中透着一种沉稳而成熟的力量,让人折服,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领导魅力。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但他身上散发的那种感召力和凝聚力,却能让人在其中感受到温暖,让人愿意敞开心扉跟他交流,有心里话都想跟他倾诉。他对老同志尤其关心、尊重。2006年八一建军节,他特地来省军区看望和慰问离退休老干部,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老同志们都很受感动。2007年大年初一那天下午,近平同志来省军区专门给几位在省委任过常委的老同志拜年,我和时任省委秘书长李强同志陪同。这几个同志正好跟我住一个小区,有的还住隔壁。近平同志就对我讲:“今天专门给退下来的省军区曾任过省委常委的老同志拜年,在职的就不看了,你家我们也不去了。” 第二,目光远大、胸襟开阔的大局风范。近平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眼界开阔、胸襟坦荡、办事严谨、勇于担当。他作为班长,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我任浙江省委常委之初,近平同志找我谈话时就说:“以后省委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之前我会向你通报,听取你的意见。”他还叮嘱我“要倍加珍惜和维护班子团结”。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特别是善于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从大局着眼来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维护领导班子集体形象,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团结带领大家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励精图治。 第三,实事求是、执着探索的务实风范。近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重实际,重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在创造活动中的新鲜经验。他在浙江主政期间,在求浙江省情之真、务浙江发展之实的路上,勤勉探索,不断开拓创新。他在浙江所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有一次,我和近平同志谈起“八八战略”,我说“八八战略”内涵丰富,既总结了发展优势,又明确了发展方向。近平同志说:“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上下一般粗,要紧密结合实际,省这一级作为中间层,需要有一个不能太宏观、也不能太具体的发展战略。” 第四,严以律己、为政清廉的廉洁风范。近平同志勤政为民、谦虚谨慎、廉洁自律,对自己、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有这样两个小故事给我印象很深。第一个故事,按照福建的传统,春节有给小孩送红包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近平同志只要听到门铃声,就让彭丽媛老师赶快把孩子抱到楼上。这样,既坚持了不收礼的坚决态度,又避免了尴尬局面。第二个故事,彭丽媛同志“坐月子”时,正值夏季,福州高温闷热,他们的宿舍居然没有一台空调,彭丽媛和小宝宝热得都长了痱子。一天,省委一位领导前去看望,坐了一会就热得汗珠直流,这位领导说:“这么热的天,怎么不让机关给装一台空调呢?大人可以忍受,还有孩子呢!”近平同志只是微微一笑,后来也没有让人给他家装空调。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近平同志的高尚品格和优良家风。 可以说,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的“八八战略”、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文化强省、推进新的伟大工程、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等,是浙江发展改革的宝贵财富,具有长远指导意义,不少也成为他担任总书记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源头和实践起点,有的是他一贯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2007年3月25日下午,在欢送近平同志赴上海履新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我讲了这样几句话:“近平书记政治坚定,是让党中央放心的好书记;公仆胸怀,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好书记。在浙江工作这几年,他把汗水洒在了浙江大地上,把情感留在了浙江人民心中,把大爱镌刻在了驻浙部队的军营里,把政绩写在了浙江发展的史册上。”新到任的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在领导干部大会讲话中引用了我这几句话。会后,有几位省领导对我讲,这几句话感情很深,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情。 党的十八大闭幕那天,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那一天,我的心里流淌着幸福,喷发着激情,于是挥就了一首诗歌《火红的旗帜》。今天,我节录几句作为结束语:“喜看今日擎旗人,继往开来,在祖国大地,播撒着希望和幸福。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信念更加坚定,践行的誓言更加铿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永无止境地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