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如何展开? 浙江给出专属解法
稿件来源:何颖
导报记者 何颖 通讯员 洪逸君/文 小微企业是支撑浙江经济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浙江的小微企业发展在全国形成了领先优势和特色亮点。 接下来,如何帮助小微企业打造未来发展的新优势?面对这道难题,浙江也给出专属解法。
新增小微企业60万家以上、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2万亿元 浙江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 早在2015年,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浙江正式启动“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新增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小微企业10万家,并整治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不达标等企业(作坊)5万家以上。 2018年,浙江又实施了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推进主体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增长方式、空间布局、管理方式转型,努力使浙江成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氛围最浓、体制机制最活、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省份。 稍早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了 《浙江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年)》,指出未来三年,将从打造发展优势、构建资源要素供给新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三方面提升小微企业竞争力,保障其生产经营要素。 在本次全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年)工作部署会议上,“体量规模稳步扩大、主体质量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金融服务日益完善、发展要素更加充分”这些目标又被再一次提及。 就体量规模而言,到2023年底,全省累计新增小微企业60万家以上,其中八大万亿产业小微企业18万家以上,规下工业小微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 在主体质量提方面,全省累计新增规下升规上工业小微企业3000家以上,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小微企业1000家。 在创新能力方面,全省累计新增科技型小微企业1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2.5%,科研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10%,小微企业累计新增专利申请量1.5万件以上。 浙江还将引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到2023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2万亿元,累计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1万亿元。 未来三年,小微企业的发展要素也会更加充分。小微企业园(基地)总量超过1200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每年向小微企业开放科研设施2万台次、实验室服务2万批次,累计培训小微企业劳动者30万人次以上。
载体、抓手缺一不可 浙江打造小微企业未来发展新优势 小微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沃土。浙江要成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氛围最浓、体制机制最活、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省份,政府有形之手当顺势而为。 接下来,浙江将多轮驱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在提升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大力实施“雏鹰行动”,持续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积极构建省市县三级小微企业培育库,有效开展创新型、成长型民营小微企业培育行动。健全高新技术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机制,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发挥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小微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争创“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开展中小企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行动,制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建设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100个。 在破解小微企业发展难题上,浙江也将多线协同助力企业攻坚克难。比如,拓宽融资渠道方面,开展首贷户拓展三年行动和首贷户培育计划,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细分工作。推广应用“贷款码”,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增量扩面。落实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和尽职免责“三张清单”,深入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盘活发展空间方面,推动通过土地全域整治和盘活存量低效用地,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腾出土地空间。完善小微企业入园、培育、评价、清退等全流程机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园区良性发展。人才支撑方面,实施小微企业劳动者知识更新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展,提高培训人群覆盖面和实际效果。助力拓展市场方面,推动小微企业主动对接龙头企业需求,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更好参与国内大循环。 浙江还将多措并举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在保护小微企业创业热情上下功夫。通过持续深化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便利化改革,创新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最大程度赋予企业登记注册自主权。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迭代升级,推进告知承诺事项增量扩面,加快实现准入即准营。完善企业注销制度,深化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工作。通过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提升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评价制度和信用修复机制,迭代优化企业公共信用指标和评价体系。全面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差异化监管,加快推进部门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建设。完善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对虚假宣传、混淆仿冒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涉企收费行为监管,持续开展转供电等重点领域收费专项整治。 在加强小微企业服务精准性,浙江将多策并施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加快“小微通”平台建设,实现与“企业码”融合发展。深化“浙里检”平台建设和应用,常态化实施“优化计量、提质增效”等帮扶活动。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推进全省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持续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推动税收优惠政策实际受惠率达到100%,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延续实施普惠金融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