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率先建设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示范区
稿件来源:夏燕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夏燕)5月19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与国际物品编码组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共同签署了三方联合声明,推动浙江率先建设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示范区,共同推进“浙食链”成为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的首个推广应用项目。 商品编码具有商品流通“身份证”和全球贸易“通行证”的作用。2020年底,国际物品编码组织提出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以期推动2027年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一维条码向商品二维码的过渡迁移,引领各领域全面实现商品二维码的识读解析等功能,达到各行业间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为消费者、企业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 早前,浙江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率先运用二维码打造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研究制定二维码的编码规则、标准和技术方案。通过开发上线“浙食链”,将二维码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治理中,首创性提出源头治理、溯源管控、信息共享、社会共治、交易结算等“一码、一体、一链”综合集成新模式,得到国际物品编码组织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 经过多轮磋商,此次省市场监管局和国际物品编码组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达成合作共识,签署联合声明,将全力把浙江打造成为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示范区。 据悉,示范区建设将把“浙食链”作为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推广应用项目,通过三个阶段进行,到2025年底实现全省食品行业商品编码由一维条形码向二维码过渡迁移并全链条使用,实现二维码仓储物流、读取结算,并逐步推进商品二维码应用到食品以外的其他快消品领域。 通过二维码的推广实施,消费者将获取最真实、全面的数字化商品相关信息。同时,示范区建设将催生现代商业系统性重塑,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全面融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对于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方将以本次在线签署仪式作为深度合作的起点,按照共同商定的“三步走”计划,有力有序推进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在浙江的落地推广,持续强化交流合作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涵,共同推动合作向更高水平、更严要求、更深层次迈进。 接下来,省市场监管局将按照联合声明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大力度协调各方推进落实,为全球物品编码早日迈向二维码时代,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浙江经验和浙江方案。
|